8月8日,汽车后市场两家领先企业各自采取了重要行动。新康众旗下的天猫养车在西安一举开设了40家新门店,同时升级了“保养宝”和“轮胎宝”服务,并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。与此同时,途虎养车也在西安启动了88车主节,推出了“三年轮胎险”,并再次强调其“发动机+变速箱10年动力总成质保”项目,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上的地位。
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,两家企业采用了类似的营销策略。未来,新康众(天猫养车)和途虎之间的直接竞争将成为市场常态。在阿里和腾讯的战略投资支持下,许多行业人士认为这两家企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,并且很可能会走向行业的最终阶段。
近年来,中国汽车后市场出现了一种普遍共识,即修配融合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。修配融合代表了汽修和汽配两端共同驱动的双边网络效应。过去,汽修和汽配行业都极度分散,没有形成连锁化,且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系统和数据。然而,随着O2O模式的洗礼和康众、途虎等企业的突破,以及阿里腾讯等大产业资本的注入,行业人士开始逐渐接受修配融合的发展路径。但关于究竟是“修”还是“配”主导修配融合,尚未形成统一看法。
中美市场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,但在更多方面存在决定性的差异。中美市场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:万国车市场的复杂性、技术、数据、服务标准等方面的挑战、整个行业整合的价值和为脱颖而出的平台设立门槛。然而,从微观层面来看,中美市场的差异性更为显著,有些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在中国,汽车后市场仍然是一个流量生意。通过中美市场的对比和对NAPA发展历程的分析,我们可以从微观视角看待中国汽车后市场修配融合的路径,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美国模式。目前,大部分行业人士倾向于认为汽配供应链主导修配融合的发展,因为汽配供应链的市场份额不到1%,行业覆盖率所带来的行业影响力还不足够。然而,核心问题仍然是流量。谁能解决门店流量问题,谁就更有机会整合线下门店资源。
中美市场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流量问题将长期存在。无论是“修”还是“配”,在修配融合的道路上还未完全显现绝对话语权。因此,流量生意将是中国汽车后市场的长期状态,汽修行业过饱和也可能是常态。走向修配融合的企业,终究无法绕过门店流量问题。
总之,我们认同修配融合方向,认同配件供应链的资本价值,但同时,因中美市场差异极大,汽修端的价值总体上远超美国,而长期来看汽修端的核心痛点仍会是流量。在美国,NAPA核心解决的是产业链效率问题,而在国内,需同时解决产业链效率及车主流量问题,所以,谁将成为中国的NAPA?可能谁都不会是,在国内做NAPA是远远不够的。
转载请注明:车饰网 » 您的汽车修理将要发生的故事,其实也是疫情之后的经济重组模式